冯扬 辑
北宋元丰三年正月,苏东坡被押出京城,出汴京,历陈州(今河南淮阳)、南都(今河南商丘)、蔡州(今河南汝南)、新息(今河南息县)、光州(今河南潢川),进入麻城。
离岐亭二十五里,便见一人站在路边,似乎在等候什么。只见那人头戴方巾,身披鹤氅,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。随着脚步的慢慢走近,一声话语传到苏东坡的耳中:“学士何以至此?”苏东坡抬头一看,这不是陈季常吗?他怎么会在这里呢?苏东坡在凤翔时的顶头上司陈公弼,陈季常的父亲,是一位嫉恶如仇、为民办实事的好官,但对下属要求非常严格,甚至可以说有点刻薄,曾多次退回苏东坡起草的文稿。陈季常也是“官二代”啊,后来隐居龙丘,人称“龙丘子”。
这陈季常啊,年轻时狂放不羁,挥财如土,喜好武术,特别喜欢舞剑射箭,还爱谈论兵法。曾自称为“一世豪士”。
苏东坡一阵惊讶,很快恢复了平静,上前问道:“公子,你怎么在这里?”
两个差人见陈季常一身装束,也没多说话。在征得差人同意的情况下,陈季常邀请苏东坡到岐亭他的住所小住几天。
苏东坡一到陈季常家里,看到室内满是炼丹的设备设施,信口而出:
细马远驮双侍女,青巾玉带红靴。溪山好处便为家。谁知巴峡路,犹见洛城花。
面旋落英飞玉蕊,人间春日初斜。十年不见紫云车。龙丘新洞府,铅鼎养丹砂。
诗人、词人的才气到哪里都减不了。陈季常十年前从洛阳到四川去,一身戎装,骑着骏马,带着两个漂亮的年轻女子,到了好山好水的地方就停留几天。现在的陈季常在岐亭隐居,小日子过得平淡朴实,习修道家仙术。陈季常拿出珍藏的《朱陈村嫁娶图》,与苏东坡欣赏。不欣赏什么,引不来苏东坡的诗兴。一欣赏啊,苏东坡又改不了老毛病,吟出《陈季常所蓄〈朱陈村嫁娶图〉二首》:
何年顾陆丹青手,画作《朱陈嫁娶图》。闻道一村惟两姓,不将门户买崔卢。
我是朱陈旧使君,劝农曾入杏花村。而今风物那堪画,县吏催租夜打门。
苏东坡在陈家,白天到岐亭一带观赏景色,晚上就一起谈玄论道。
陈季常的老婆柳氏,脾气暴躁,眼里容不下杂物。而宋代的社会制度允许条件比较好的家庭蓄养家妓,作为官二代的陈季常,在洛阳的豪宅与王公贵族的庭院没有两样,在河北有千顷良田。像他这样的家庭,这样喜爱游玩的个性,能不掉进社会的染缸吗?当时家妓的主要任务是招待客人,尤其是有贵客到来,一定要家妓歌唱舞蹈以助酒兴。因此,柳氏对陈季常照看得更紧,生怕出什么纰漏,也更显得脾气暴戾。
柳氏见陈季常深夜不去睡觉,心生怀疑,在卧室里大吼一声,吓得陈季常的拐杖掉到了地下。苏东坡当即吟诗一首:
龙丘居士亦可怜,谈空说有夜不眠。忽闻河东狮子吼,拄杖落手心茫然。
河东是柳氏的郡望,郡望就是名人望族的家乡。“河东狮吼”的典故从此确立,至今仍然是凶悍妻子的形容词。
苏东坡在岐亭小住了五天。“幸有清溪三百曲,不辞相送到黄州。”
评论